久石让:所谓一流, 即每一次都是高水平

久石让《菊次郎の夏》
曲名:The Rain
艺人:久石让
专辑:菊次郎の夏
年代:2005
风格:轻音乐
介绍:久石让,日本著名作曲家、歌手、钢琴家,以担任电影配乐为主,是宫崎骏作品中不可欠缺的配乐大师,从宫崎骏的《风之谷》至《悬崖上的金鱼公主》的二十多年间所有长篇动画电影的音乐制作,更与北野武是黄金组合,创作了《坏孩子的天空》、《花火》、《菊次郎的夏天》、《大佬》等佳作的配乐。

1981年久石让推出第一张专辑《Information》,确定了自己的音乐风格。1983年,经人介绍,久石让结识了宫崎骏,并为《风之谷》配乐,让当时不太有名的久石让受到了公众的注目,1985年宫崎骏创建“吉卜力”工作室后,久石让便一直担当宫崎骏动画的音乐监督至今。主要配乐作品有《天空之城》《龙猫》《菊次郎的夏天》等。
http://v.youku.com/v_show/id_XMzgzMTc5Mjg=.html?from=y1.2-1-95.3.3-1.1-1-1-2-0
久石让

所谓一流, 即每一次都是高水平

文 / (日)久石让

如果有人问我:“作曲家摆在第一位的是什么事情?” 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回答:“总之, 就是不断地创作。”

现在,我所从事的音乐创作属于娱乐范畴。就音乐类型而言,归类于流行音乐中。这么说来,我创作的目的是为了赚钱,或写出畅销的曲子吗?我无法完全否认,但如果只是用是否畅销来衡量创作的价值,这样的志向就显得有点可悲。

我打从心底想要创作出完成度更高的“ 好音乐”。完成的作品若能令人感受到喜悦,对我来说再高兴不过了。

如果我的目标只是想专心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,我应该就不会视作曲为职业,而是到学校当个音乐老师,花个一两年写出一首交响曲吧。如果只是想要创作自己想要的东西,最好不要将创作当成职业。

要将创作当成一份工作,不能只是做出一两个好作品。如果一辈子只有一个作品,任何人都可以谱出好的曲子、写出好的小说,或拍出好的电影。只要学会最基本的技 巧,接着全身心投入创作,任何人都可以创作出优秀作品。但是,工作是一条连贯的“ 线”,并非只是单独的“ 点”。集中精神思考、创作作品的这份工作,是否能够接连不断、持之以恒地去完成?如果办得到的话,就能自称为作曲家、小说家或电影导演,并且以此为生。

所谓出色的专业人士, 指的就是能持续不断地表现自己专业能力的人。

进一步而言,身为一名专业人士,决定一流或二流的差别,也与能否持续这股力量有关。例如,假设有个公认二流的交响乐团,找来一位非常有才能的指挥,他凝聚全 体成员的情绪,带领大家不断拼命练习,打败了第一流的交响乐团。只要整体团结一致,将力量集中于一点,就能发挥超乎预期的巨大力量,完成一场大获好评的绝 佳演奏。尽管如此,并不表示这个交响乐团从此脱离二流的行列,成为一流乐团。问题在于是否能随时发挥出这样的能力。

如果换了指挥就无法发挥实力,或无法持续保持相同的水平,这个乐团仍旧只是二流水平而已。

无论是餐厅、寿司店还是拉面店,能够随时提供质量稳定的美味,才算得上是一流的店。如果一家店的餐点时而可口、时而走味,过不了多久就会关门大吉。

所谓的一流, 即拥有每一次都能够发挥高水平的能力。

作曲家的基本课题就是“写出好的乐曲” 。如果要持续创作许多超水平的曲子, 我认为不能依赖个人随时变化的情绪。

只要是人,都会有情绪起伏。健康情况、心情和周遭环境等也成为影响当下外在状态的可能因素。如果让自己完全随着当下的状态起舞,一遇到好事,心情愉快,就觉得似乎可以写出好作品;相反,若心情不佳,创作也就因此停滞。

对于需要长期创作的人而言,如果完全借助情绪作为创作的依托,那是相当危险的事。

以 爵士乐手为例,其每天的工作是现场即兴演奏,而即兴演出的优劣与否,往往容易受到情绪高低起伏的影响。如果某天观众席上坐了一位非常漂亮的女性听众,乐手 的情绪一来,就能呈现出一场绝佳的演奏。但是,隔天是否还能有相同的表现呢?完全依赖情绪的话,无法让演奏者每次都维持着表演所需的适度张力。

而且,一年要演出100 首、200 首,甚至是更多首的现场演奏,若经年累月过着这种生活,将逐渐无法感受演奏本身的刺激,此时乐手会想借助外在的力量刺激自己的情绪。最快速的方法就是借助毒品。因此,曾经有不少爵士乐手不自觉地沾染上毒品。

当然,并非所有爵士乐手都是如此,这只是极端的例子。不过,若在音乐上的创作标准过度依赖情绪,就得冒这样的风险。

情绪并非感性的主轴,这点千万不能搞错。

我深切地了解,若要确实且持续不断地创作大量的曲子,就不能任由自己受情绪影响。

选自久石让《感动,如此创造》

久石让《感动,如此创造》

久石让《感动,如此创造》

7 条留言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*标注